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公民道德宣传日,让我们向榜样看齐!
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动更多的人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许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特评选出“文明家庭”、“身边好人”等优秀榜样。今天是公民道德宣传日,让我们向榜样看齐,传递模范精神、弘扬道德力量!
文明家庭——忽晓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的重要遵循,同时也是新时代基层文艺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忽晓所在的市群艺馆文艺部承担着全市基层公益演出的任务。2017年以来,她带领的由全市文艺志愿者们组成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文艺志愿服务队在全市基层农村(社区)共计演出120余场次,直接受益群众达到数十万人。许昌“红色轻骑兵”志愿服务项目也成为我市文化惠民的一张崭新名片。
“大爱者,志存高远,心亦无疆。”“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她经常利用晚上和周末的休息时间举办公益培训。她利用自己在钢琴方面的艺术特长发起和参与各类公益培训活动100多场。在为广大农村和基层群众送去欢乐和文明,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的同时,长期以来,忽晓还特别关注了一个特殊群体。用她的话来说:有生理缺陷的孩子更需要对这个世界有相对完整的体验,这种对艺术之美的无形体验,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他们心灵的无形缺陷。艺术可以激发这些孩子对生命的热情、点亮他们对生活的希望、改变他们对世界的认知。经过充分的前期调研了解,她对4名视障儿童以“一对一”教学模式展开试验性教学实践,很快便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方案。
由于视障儿童的特殊性,进行专项培训之前,必须要分别对其生理及心理特征进行分析。这对她来说无疑是个新的难题。为此,她又数次到郑州向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们逐一取经,通过自己对孩子们的了解,再利用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经验,给每个孩子“私人订制”了教学方案。用音符开启了他们通向美丽人生的天使之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019年底的汇报演出中,当琴键上跳跃着的音符从几个视障孩子的指尖流淌出的那一刻,现场观众被深深震撼,视障孩子的父母更是喜极而泣!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在音乐中快乐成长,能够享受音乐带来的人生乐趣,忽晓在培养视障儿童艺术项目的基础上还组建了许昌市“拾音”公益少儿合唱团,利用周末休息时间长期设立公益少儿声乐课堂.许昌日报、许昌晨报、许昌电视台以及市属新媒体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近年来,她先后荣获河南省优秀文化志愿者、许昌市“五一巾帼标兵”等荣誉。她带领的许昌市“红色文艺轻骑兵”分别于2018、2019年度被命名为河南省优秀文化志愿服务项目、许昌市优秀志愿服务团队。
身边好人——李增套
在生活中李增套同志非常乐于帮助一些有困难的人,即使自己付出的再多也是值得的。有一次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位腿脚不灵便的老人正吃力的走着,手里还拿着满满一袋子鸡蛋,而此时正下着蒙蒙细雨,地面湿滑,李增套同志毫不犹豫地走到他的身边,和他共用一把伞,并把老人送回小区,老人激动的说了声谢谢。虽然当时很冷,但因这声谢谢,一切都值得。所以他以“我为人人”为本,发扬光荣传统,不断的完善自己。
在群艺馆日常工作中,会经常遇到老人来馆参加活动,老人没有智能手机,无法扫场所码,他总是耐心地帮助每一个老人填写好基本信息并指引他们到活动地点。
李增套同志负责群艺馆馆内后勤保障和安全消防工作,总是任劳任怨,不怕脏不怕累。每周一坚持检查消防系统和灭火器是否正常,并登记在册,周五下班前检查全馆电路安全,确保群艺馆电器、电路安全运行。每当遇到下雨天,李增套同志都会不惧风雨地去楼顶检查屋顶漏水情况,周末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到单位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