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场馆
  • 活动
  • 资讯
  • 公告
  • 政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告 > 了解常见养老诈骗形式,防患于未然

了解常见养老诈骗形式,防患于未然

       老人不安则家庭不安、家庭不安则社会不安。养老诈骗犯罪案件性质恶劣、危害极大,不仅给老年人造成经济损失,还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家庭和睦。打击整治养老诈骗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保持国泰民安社会环境的切实举措。就让我们一起了解常见的养老诈骗形式,防患于未然吧!
 

       常见养老诈骗形式
       一、“预付费”骗局
       部分问题养老机构利用“预付卡”“贵宾卡”“会员卡”等形式,诱导老人先交钱、后入住,提前高额充值预付,并许以高标准服务以及高利润投资回报。这种高预付加高投资回报的养老模式,存在相当风险。

       二、“保健品”骗局
       “保健品”诈骗往往瞄准老年人渴望健康的心理,前期通过各种手段了解老人的需求和身体健康状况,通过赠送米、面、鸡蛋等小礼品,陪伴、聊天、解闷等方式取得老年人的信任后,开始推荐产品,打着祛病强身、偏方有奇效等幌子夸大“保健品”功效,促使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实施诈骗。

       三、“投资理财”骗局
       通过赠送小礼物等,吸引老年人目光,接着以开推介会、知识讲座等方式,虚构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投资项目,编造虚假文件,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的特点骗取信任,随后以高利息、高回报、低风险为诱饵诱骗老年人投资,甚至以可以享受提前返利等形式诱骗老年人加大投入或者拉人投资,进行非法集资,最后卷款潜逃。

       四、“低价旅游”骗局
       利用老年人外出游玩的热情和节俭的生活习惯,以不合理的低价甚至免费组织旅游活动,吸引老年人参加组团,随后,在旅游过程中安排各种购物环节,将商品以远高于市场价格卖给老年人进行牟利。

       五、“中奖”骗局
       主要通过信息或邮件群发实施诈骗。犯罪分子利用伪基站或者互联网软件群发虚假中奖信息或邮件,老年人一旦联系兑奖,犯罪分子就以“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滞纳金”“违约金”等各种名目要求老年人汇钱,实施诈骗。

       六、“温情”骗局
       主要针对独身老年人,利用老年人生活孤单,渴望得到关怀的心理,给予老年人“关心”“照顾”,培养感情,获得信任后,通过编造各种理由索要钱财,最后携款潜逃,完成诈骗。

       七、冒充公检法骗局
       诈骗分子伪造相关证件和文件,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工作人员,伪造“红头文件”、法院“传票”,利用老年人法律意识低和恐慌心理,称要执行逮捕,须缴纳保证金自证清白,以此骗取钱财。